山行后两句描写了什么画面【100句文案摘抄】
- 2024-11-30 07:16
1、(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本资料来自www.PuxueWang.com)
2、【山行后两句描写了什么画面】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4、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生: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8、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9、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的对比,为描写枫林蓄满了力量,显得更加自然。
10、北京话因靠近北方,而且千百年来的朝代更叠,少数民族掌握政权使很多古老的汉语变味是可能的,从没有入声字看也说明这点。南方是因其边远,古时交通不便,所以他们的发音应该保留了相当多的古汉语。
11、描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杜牧停下来是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12、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13、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1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5、“这首诗中是谁在山中行走呢?”我出示:唐·杜牧。
16、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山林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17、读书真累啊:你好。你问:沁园春长沙描写了哪四幅画面“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写寒秋“词人”独立于湘江中流橘子洲头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写江畔远处群山之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近处江中之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表现俯仰上下之景。
18、低段语文如何教得更容易、更扎实、更顺利?
19、(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20、这是一种生命的力量,这种自然美,是萧瑟秋风中的绚丽秋色,甚至比春光还要美,令人赏心悦目。
21、大家异口同声:“秋季。”
22、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23、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4、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与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为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叙事抒情,实际也是起写景衬托的作用,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为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示出秋色的迷人。而在一笔重写之后,戛然而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25、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26、http://zxyw.jyjy.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98
27、山行描述一二句所体现的画面: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28、教学“径”字,首先给这个字找一找形近字——“轻”和“经”。
29、车:轿子;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30、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31、(4)石径:石子的小路。
32、(课堂妙招)游戏入手,开课有趣。
33、(2)远上:登上远处的。
34、师:经霜的枫树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经霜的枫叶图。(多媒体展示一组枫叶图)师(解说):枫叶流丹,层林如染。傍晚了,诗人还停车驻足,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的,胜于春花的枫叶。
35、“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36、朗读正确,我们开始学习生字词。
3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8、来听听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怎么说!
39、【山行后两句描写了什么画面】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40、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1、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42、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43、杜牧性格刚直,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其代表作有《泊秦淮》、《赤壁》、《题乌江亭》等。
44、邀请你把孩子的答案和学习的感受在文末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45、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杜牧在山中行走时又看到了什么?出示古诗,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46、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47、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48、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49、杜牧感慨,秋天并非只有死寂和荒凉,这般强烈的生命力就在眼前,直指心灵。让人如何能轻易忘怀!
50、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51、《山行》的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和深比"生”字从意像上来说要比"深"更有内涵(二者都有版本)。它是第一句的延深为"石径"的理论根据,也都是为后面做铺垫的。
5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53、生:我喜欢春天,春花灿烂、万紫千红、春风和煦、景色怡人。
5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用词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他所创作的骈文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5、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56、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57、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有一种豁达开朗的心境,他对大自然是向往称赞的,也对自己的人生满怀希冀。
58、生字解决好后,我请小朋友们学着读出停顿,先自由读,再开火车读。
59、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60、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61、(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62、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63、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64、《山行》这首诗是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65、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66、诗人杜牧驾着马车在山中游玩赏景,一条蜿蜒绵长又铺满石子的小路在他的眼前铺开。倾斜着往山顶延伸而去。
67、(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8、“石径”是“石子的小路”,最后一个字“斜”需要注意一下,读音为“xiá”,是“倾斜”的意思。
69、(4)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70、《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想像画面。
71、(1)山行:在山中行走。
72、“下面我们就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唐代杜牧的《山行》,看看这首诗是描写的哪个季节?”
73、师:“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写出了山势的缓。“远”和“斜”这两个字也是互相照应,又写出山高。另外写山势缓、坡度不大,从后文也能看出?你找到了吗?
74、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75、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
76、(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77、课件出示“寒”字,指导“寒”中横竖的写法。给“寒”找反义词“暑”,积累词语“寒来暑往”和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寒冷。我再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类似的词语,课件出示:巨大、躲藏、黑暗、明亮、肥胖。
78、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wuku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
7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80、生:“生处”比“深处”更好,因为“生处”不仅有“深处”的意思,而且“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81、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再指导小朋友们读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82、古人写枫叶的名句很多,如:“红树青山好放船”——吴伟业;(屏显)
83、(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84、平长仄短的古诗朗读规律,一旦运用熟练,的确会不太一样。
85、“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86、山行描写的是秋季。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诗歌:《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前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能看见几户人家。我停下来欣赏着山中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远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艳。
87、(课堂妙招)下面带着小朋友们将图和诗结合起来:“看图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图中哪些景物与古诗是对应的,在诗中圈出来。”
88、《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秋天的感情
89、(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90、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91、生: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枫叶红的季节应是深秋
92、师:“深”是形容词,“生”是一个动词,“生”字把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给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位同学在回答的时候运用了联想,他由“云”、由“生”想到了白云飘浮的种种动态。“丰富的联想”对学习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同学们也运用联想,从“有人家”三字会想到什么?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93、师:下面我们一齐来朗诵《采桑子重阳》,体会这首词所抒发的革命豪情。
9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描绘的画面: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稀稀落落。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全诗如下: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简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96、师: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词意。老师讲析词意。
97、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98、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99、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100、杜牧不觉被这山间满满的红色枫树林吸引,流连在山林之中,看着看着,竟忘了自己还要驾车这回事,不觉已经到了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