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孟子关于战争的名言-集锦163句

  • 2024-11-18 04:21
  • 编辑

孟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礼之用,和为贵。

5、“子之所慎:齐,战,疾”,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是斋戒,战争,疾病这三件事。论语中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即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之事。

6、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7、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9、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战争是一种直接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有人解读,只要阶级存在,战争也就会存在。但为了限制战争的破坏,人类必须谨慎地对待和预防战争。

1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2、智者乐,仁者寿。

13、巧言乱德。

14、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17、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白话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19、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0、:“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1、刚、毅、木、讷近仁。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特别是在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多为争霸,而非后世的灭国之战,战争的杀伤程度和酷烈程度相对有限。战争的双方都希望能够堂堂正正地击败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因此,战争有一套礼仪流程,如下战书、接待对方使节、商讨参战人员数量和作战地点、时间等。

24、:“夫颛臾,昔者先为东,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2:“仁!如其仁!”3:“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率土地而食人肉”,4:“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5:“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2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7、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孟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31、知者动,仁者静。

32、不学礼,无以立。

3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4、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7、:“如其仁!如其仁!”

3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9、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0、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4、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45、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4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4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9、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同时又到过魏国,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国。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

50、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无欲速,无见小利。

5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5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5、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孟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6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3、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64、过,则匆惮改。

65、受到君子文化的影响,加上先秦时期贵族精神的余韵流风,中国早期的一些战争注重讲求礼仪和风度。

6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67、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8、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69、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7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1、:“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72、巧言令色,鲜矣仁。

73、贤哉,回也

7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76、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7、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78、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79、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对战争的看法是:反对战争,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此外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8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2、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8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4、:“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率土地而食人肉”,

85、放于利而行,多怨。

8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8、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89、有关于孔子或孟子劝人不要发动战争,与人为善的名言警句或者是文言文,小故事等

90、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孟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9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3、多年前,孟子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来形容战争的残酷。那么,战争何时才能消亡?

94、回也不改其乐。

9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6、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9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9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99、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0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01、”请问之。

10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03、答: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0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05、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10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0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8、不迁怒,不二过。

109、“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所以孟子是用战争作比喻,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王的作为。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110、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1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112、争城以战出自《孟子·离娄下》。

113、听其言而观其行。

11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16、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117、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

11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1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20、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孟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121、曰:“恭、宽、信、敏、惠。

1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12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2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12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2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8、《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邻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朱元璋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1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30、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131、孟子的影响:

13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4、....好多来,这些行不行、、

13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36、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137、《孟子·离娄上》:“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3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9、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14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141、改之为贵。

142、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是这样,但是这样的理念毕竟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好的建议终究会被采纳。而也就是这样,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就是围绕着这条观点。大家都能感受到,国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益还是很看重的。与此同时,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143、绎之为贵。

14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45、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

14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7、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8、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这都是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

14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15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孟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15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4、传不习乎

15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5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7、子谓于产。

15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5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60、是可忍,孰不可忍

16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6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63、原文“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