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造句39句精选
- 2024-11-30 19:46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造句
1、王羲之简介
2、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3、一般来说,秀丽的字体容易显得柔弱无力,而粗厚的字体容易显得笨拙。王羲之把两种风格的宇体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可见他的书法功力十分深厚。
4、一天清晨,王羲之独自一人在山下散步。忽然,他看见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拿着十几把纸扇,要到集市上去卖。每把纸扇只能二十钱,王羲之见老妇人贫苦可怜就借来笔墨,在每把扇子上了字,老妇人哪里认识王羲之呀,见他在白白净净的纸扇上写了心中叫苦不迭。王羲之见状笑道:“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保你每把能卖一百钱!”老妇人接过纸扇,半信半疑地来到市场上照着他的话叫卖了一番。人们听了,马上争先恐后地掏钱购买,一会儿工夫,十几把扇子都被抢购一空,老妇人这才欣慰地笑了。
5、相传,王羲之有个习惯,每当他心里想到某一个字时,便会随手在衣服上比画。日子一久,竟然把衣服都划破了。另外,他年少时经常在家附近的一个池塘里清洗笔砚,渐渐地,池水竟然全都变黒了。据说,他非常喜欢鹅,常对着溪中戏水的鹅入迷。后来,他竞然从鹅的体态、姿势、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诀窍,使自己的书法技艺更上一层楼。
6、当时皇帝祭祀让他把祭辞写在木板上再让人雕刻,雕刻人惊奇地发现他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了。
7、这则成语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其自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8、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
9、王羲之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10、他经常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可知,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
11、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去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12、“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13、入木三分的主人公就是王羲之。成语故事:有一次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一位木工雕刻他的字迹时发现木板上的笔迹竟然透进了木板里,足足有三分之深,可见王羲之字迹之力道,这让雕刻者非常的震惊,入木三分也因此而来。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14、是王羲之。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木工将木板削进去三分深度,才看见底。“入木三分”的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15、《入木三分》这个故事讲了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16、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17、王義之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所以很多人称他“王右军”。
18、木三分,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19、有一次,帝要举办祭祀大典,就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木板上,再拿给工匠让他们照着雕刻。王羲之提起笔来,蘸上墨汁,写得又快又好。木板送到工匠那里,大家惊讶地发现,王羲之题字的地方,墨汁竟然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呢!
20、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出处: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21、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
22、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
23、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24、王羲之练字真是入木三分。
25、相传王羲之曾给朝廷写过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祝版”。晋成帝即位后,就命祝版工人更换祝版上的题词。谁知工人们在那块木板上削了好半天,也没能把王羲之原来的字迹刮掉。工人们拿起祝版仔细一看,都大吃一惊,连声赞叹。原来,王羲之写的每个字都渗入木头三分多,好像刀刻一般,哪里能轻易刮得掉呢?工人们不禁赞叹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26、答:《入木三分》这个故事讲的是王義之的书法超群,虽然与他的天资有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他持之以恒的刻苦练习。
27、王羲之固然在书法上很有天赋,但长年累月的勤学苦练,才是他成为大书法家的主要原因。
28、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儿比例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29、锤子打钉子——入木三分。
30、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但王羲之的名声更加响亮,“入木三分”也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造句
31、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32、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
33、成语入木三分讲述的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在他小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并且非常的刻苦。他经常在水池边练字,结果连池水都快被染黑了。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因此而得。
34、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35、答:这个歇后语的答案是:王羲之写字一一入木三分。入木三分这句话的典故来自王羲之练习书法不仅天赋特异,而且刻苦磨练的故事。所以:王羲之写字一一入木三分。
36、据说王羲之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这对促进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坚》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送给了他。
37、王羲之经常在池塘边练起写字,每次写完就在食堂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38、王羲之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
39、于是,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段故事的情节,直接把“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人们写文章,或者是说话的内容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