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语录体散文【32句文案】
- 2024-11-30 18:25
孟子语录体散文
1、“语录”二字,早见于《旧唐书》。《旧唐书·经籍志》上《杂史类》有孔思尚《宋齐语录》十卷。自唐以来,僧徒记录其禅师的言谈,多用口语,故称语录。释道原采诸方语录集成《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录有程颐、刘安世、张九成、朱熹等人的《语录》多种。明·洪应明著有《菜根谈》二卷,亦是语录体。这种文体“词约意明,文简理诣,……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
2、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作者: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3、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4、《孟子》是语录体散文。
5、《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
6、《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充分反映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孟子》的文章语气极为逼真,大都接近口语,十分生动而有风趣。
7、《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由孟子和他的若干位弟子以散文形式合作撰写。其内容包括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理念以及人生道德修养诸方面,同时还记录了孟子的政治活动。从文体角度看,《孟子》属于语录体著作。作品用问答对话的方式以说理。通过这种对话,我们看到了孟子诸人语言的雄辩,说理的透辟,思维的敏捷。
8、《长沮、桀溺耦而耕》作者:孔子,类型:语录体散文,成文时间:战国时期,《长沮、桀溺耦而耕》一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浑身散发着“仁者爱人”的孔子,在四处碰壁却志向不改,走投无路却毫不懈怠的崇高精神境界,实令我们折服。
9、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
10、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等。
11、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
12、首先是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书中对只图享乐,而又妄想称霸的齐宣王;对平时不行“仁政”,到关键的时刻施一点小恩小惠就沾沾自喜的梁惠王都刻画得淋漓尽至。
13、《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1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创作于战国时期,作品体裁语录体散文,作品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作者是孟子及其学生。
15、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
16、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17、《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18、《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和《论语》一样,这本书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与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书文字部分采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孟子集注》,配图选用了整套的明万历年间胡文焕绘制的《孟子圣迹图》、山东邹城亚圣庙石刻《孟氏宗传祖图》部分拓片以及部分实景图片等相关图幅。全书图文并茂,读来赏心悦目,是文学、美术工作者及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19、他的散文还有很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0、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1、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22、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23、善于论辩也是孟子散文的一大特色,《孟子》七篇论战性强,感情充沛,言辞机敏,锋芒毕露。
24、其次是雄辩,孟子的散文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他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身份开展辩论,逗引对方,掌握主动,由远而近,步步紧逼,层层推理,运用犀利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力量,把自己的观点阐发得非常透彻,确实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气势。
25、《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26、语录体散文,文学术语,是用语录形式写成的以记言为主的散文。出自《中国写作学大辞典第二卷》。
27、语录体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菜根谈》等。
28、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29、孟子的文散文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修辞也别具一格,其比喻形象生动,取喻的方法也千变万化。
30、第一阶段:
孟子语录体散文
31、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
32、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等。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第二阶段:《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