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感动中国颁奖词精选63句
- 2024-11-30 04:12
史铁生感动中国颁奖词
1、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也不能保证每个决定都正确。
2、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
3、当我们学会享受痛苦的时候,痛苦也就不再能伤害我们。所谓的失败,也不能打击到我们。
4、我微笑着唱生活的歌谣,倘若生命只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生命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5、《晏子春秋》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6、感受不到痛苦的人,也就无法感受到幸福。苦难与幸福,一直是相生并存的一对。
7、哪篇散文影响最大,史铁生的散文我没有全看过,但我前几日刚刚看过《我与地坛》《奶奶的星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可能在文学影响上,《我与地坛》更大,但我个人觉得,后两篇也毫不逊色,一个人,一个作家,也许他当时的随笔,并没有想过要给世界带来多大影响,他想的,可能是最关紧地解决眼前他需要解开的愁云和心里的困惑。我不知史铁生何时生,也不知道何时去。我只知道这个人从曾经的健康人变成了不健康的人,从两条腿行走,变成了两个轮子行走,我只知道他的想死,和他的想生,像两个小人打架,就看谁能打过谁。他的迷茫,迷失,痛苦,逃脱,以及自己后来回过头来去看到母亲担心的背影,以及在地坛里故意躲着让母亲好找的懊悔,在幡然醒悟后的自我安慰自我嘲解,都让我这个读书者产生了共鸣。一个人,他来过,他又走了,他是史铁生,他终归没让自己白来这一趟。
8、“门被关上了,总会有一扇窗打开”。
9、但到老了,或者到能放下一切的时候,回头去看。很多事情变得微不足道,很多苦难,似乎也是生命给你的礼物。
10、当我们学会享受追梦的过程,而不是为梦想无法实现而耿耿于怀。我们就能跳出很多执着与痛苦的小圈圈,对人生看得更开。
11、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史铁生
12、史铁生是建国后文坛的一个名家,让文坛多了一份异样的色彩,使人聊起过往的那段历史时多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尤其是八十年代那几个名家聚到一块的时候,让人觉得生活趣味盎然,充满了无限可能!
13、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14、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路上有很多障碍,将其清理到你能走过去就好,无须全部清除干净。鲁莽者要学会思考,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目的可求完美,举步之际则无须周全。
15、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
16、重要的是去做,而不是等待所谓的“完美时机”。果断行动起来,也许会有惊喜在前面等着。
17、虽然在《秋天的怀念》里,史铁生将自己的形象塑造得暴躁又倔强,自怨自艾、动不动唉声叹气,他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孝子。49岁的母亲病危,26岁史铁生就自己摇着轮椅四处寻药,还要照看着10岁的妹妹。
18、无论生活给了我们多少磨难与挫折,我们都要向史铁生那样笑着、坚强地面对。
19、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
20、眼前的遭遇,可能看起来已经无路可走。但是找一找,总有适合自己的另一条路。
21、史铁生患病残疾后,不良于行。不能走路,他就把所有郁闷以写作来抒发,把所有未完成的志向,用写作来实现。
22、不幸患病的史铁生,坐上轮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还要经历病痛的折磨。但同时,他的不幸遭遇,也让他的思想变得厚重,为他的文字,灌注了一股顽强而感人的生命力。
23、史铁生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好在父母对他精心呵护,童年的史铁生与一般孩子没什么区别。
24、彻底的圆满,只不过是彻底的无路可走。
25、人生充满苦难。每个人几乎是无可避免,要遭遇到不同的挫折和煎熬。既然无可避免,就不要逃避。既然大多人都是如此,也就没什么可恐惧。
26、很多有头脑、爱思考的人,总因为想得太多,导致犹犹豫豫,不敢踏出行动的一步,反而难有成就。
27、平静的、毫无波澜的生活,也许不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与此同时,也就失去了激情与生命力。
28、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史铁生《合欢树》
29、史铁生一家
30、人生不需要彻底的圆满。圆满了就没有目标了,圆满了就没有动力了。很多时候反而不圆满,对人生来说才是好的。
史铁生感动中国颁奖词
31、“地坛”是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32、我不知道过来人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的青春充满了尴尬脸红和难以启齿,而不是浪漫唯美和金色时光,只是当我回忆的时候,我才发觉一切那么美!我相信史铁生写《我与地坛》时也有过相同的体会,当年他去地坛就是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残废的双腿,以便自己的心不会感到难为情,让自己的心得到片刻的舒服。当然也是无处可去了,因为自己的心被深深地伤害,他不想和人说话,所以只好跑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当年的心是那样的痛与抑郁,可是N年之后,经过岁月的洗礼,回首那段岁月,他竟觉得曾经的那个自己那么令人感动,那么值得人回味,甚至品味到了那段岁月的美。那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拆点!
33、我第一次读《我与地坛》是在高中的课本上,那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乱糟糟的,青春的欢快我是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每天总是闷闷不乐的,而且还心事重重。只是现在想来那才是一段金色时光。我们学校坐落在一个小镇上,就好像是一个典型的八九十年代建筑,每一个年轻人都带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离家来到这里求学,陈旧的教学楼,陈旧的桌椅,我那时候都纳闷,这也太寒酸了!我估计我们是新旧交替的最后一代,然后中国的物质爆炸时代便来临了!
34、母亲是一个追求品味人,家里窗帘是白底深蓝色图案的花布;母亲是沉静而坚韧的,即使丈夫遭受不公平待遇、自己身患重病,她也从未向坐在轮椅上的儿子表达出痛苦的神情——直到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35、人生要大胆地去做梦。不管梦想有没有可能实现,距离我们有多遥远,大胆去想,总是没有错的。
36、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37、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从哪儿去,为活着找个理由,只为更好的活着。
38、人通常在年轻时,总会对人生充满期待,后来,又会在一次次打击中,变得迷茫无助,甚至失去信心、失去能量。
39、人生需要目标,活着需要理由。不是为了什么了不起的伟大意义,只是为了,我们活着会更快乐、更自如,也更有盼头。
40、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建国后的散文名作,即使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它也是一篇杰出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本身的思索,并且是带着哲人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因为《我与地坛》的语言就是这种风格的,带着诗语的美感与哲学的思辨,让人觉得对生命的探索与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充满了令人激动的发现,又值得人静下心来深深地思索,感受那些自己轻薄的生命感受不到的那些深沉厚重的东西!
41、我是@不羁的风,我来回答
42、史铁生励志的10句话,句句掷地有声。如果你的人生中遭遇很多挫折与无奈,或被工作和生活折磨到身心俱疲,就读读史铁生吧。
43、史铁生先生的许多散文都非常好,最出名的应该属《我与地坛》。
44、答:史铁生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任职于北京林业大学。史铁生从小聪明勤奋,难得的是他不偏科,擅长理工,作文写得也极好,喜欢田径跑步足球,画画也非常不错。
45、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46、当人们为《我与地坛》的通透圆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47、当一个人回想自己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时,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对那时的人和物产生难以言传的情感,怀念那时的那种感觉,它已经由悲伤和痛恨悄悄转变成了怀念与感激,那时候的悲伤与恶心早已经烟消云消,相反,那段经历带给了自己非凡的成就与财富,让人不禁怀念那些孤独而忧伤的日子,觉得那么美好!
48、作家史铁生的母亲是位温柔如水的女子,在高校工作的她常常戴一副白边眼镜,她比同龄人显得年轻,更有着那个年代女性少有的优雅。
49、为了给史铁生治病,母亲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欠下了几千元的沉重债务,她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用自己整个后半生去服侍生病的儿子,然而,她却始终承受不住儿子将永远失去行走的权利的打击。
50、这世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无论局限于哪一种都会损害生命的自由。——史铁生
51、那时候父母工作忙,史铁生便担负起照顾妹妹的重任,他接送史岚上下幼儿园,领着她去看露天电影。
52、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史铁生《病隙碎笔》
53、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54、#史铁生#
55、断臂的维纳斯,比完整的维纳斯,更有艺术性。
56、史铁生的母亲是北京林业大学的一名会计,史铁生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名叫史岚,兄妹俩相差13岁。
57、史铁生写《秋天的怀念》时虽然刚满30岁,却已经是位国内著名的作家了,然而那时,母亲已经给离开4年了。母亲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并没有说完,“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她只是念着一双儿女,却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句嘱托。
58、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厚学博闻,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地位。
59、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扩展资料: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省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60、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
史铁生感动中国颁奖词
61、受痛苦的洗礼,迎接挑战,超越自身的局限,是生命重要的意义。
62、美好的梦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能给予我们生活的力量。
63、读书的时候,读不懂这篇,现在再读,可谓潸然泪下。读懂史铁生是需要资格的。随着年龄和岁月,有了经历,有了历练,灵魂有了疼痛后,才能够真正的读懂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