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范成大的资料优选汇总57句
- 2024-11-29 12:10
关于范成大的资料
1、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2、宋代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初授司户参军,历官监“和剂局”、检讨、编修、正字、校书郎、处州知州、礼部员外郎、祈请国信使、集英殿修撰、出知静江府、广西经略使、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礼部尚书、资政殿学士等,官至参知政事,追赠少师、崇国公。
3、次日,湖州知府薛季宣设宴款待。这一天正好赶上祈雪,所以薛知府请他吃素食,不动荤,以示虔诚。在素宴的觥筹交错中,薛季宣和范成大相约第二天一起去游览湖州名胜——石林。
4、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5、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6、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7、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8、南宋四大诗人
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
11、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
12、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
13、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
14、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5、范成大与杨万里、尤袤、陆游号称“南宋四大诗人”。范成大的诗作在宋代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经。杨万里称其:“大篇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16、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17、范成大,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代表作有《石湖词》。
18、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19、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20、爱国情感激昂悲壮。
21、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
22、范成大,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23、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24、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25、”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6、范成大著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卷,今已佚失部分。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27、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28、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
29、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
30、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关于范成大的资料
31、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
32、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他在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纪之于诗,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
33、后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
34、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35、日一早,范成大和薛季宣一行乘船驶往太湖北山,乘舟走约十余里,舍舟登岸,在牛氏岁寒堂休息片刻,随后前行。初冬之松桂深幽,绝无尘事。翻过大岭,终于抵达石林旧居处。
36、范成大曾出使金国,在金国气节不屈,撼动了金世宗,有日记《揽辔录》。
37、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38、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招陆游担任参议官,两人虽是上下级关系,但都不拘小节,经常诗酒往来,互相唱和,交情很深。淳熙四年(1177)六月,范成大奉召入京,陆游从成都送他到眉州(今四川眉山),分别时写送《送范舍人还朝》这首诗,希望范成大于朝见皇帝及碰到朝中旧友时,能提出北伐的建议。
39、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左亻右窘)。
40、人民网-范成大的湖州六日游
41、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
42、范成大曾长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风土人情,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例如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像《后催租行》中借老农之口所说的“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千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语气冷隽,但批判现实的力度并不亚于白居易诗的大声疾呼。
43、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山中居士。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
44、范成大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旅游作家,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45、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
46、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
47、参考资料来源:
48、扩展资料:
49、大宋乾道八年,即公元1172年,湖州迎来了一位十分热爱旅游的客人,他叫范成大。这一年的12月,他接到朝廷命令,要求他到广西去上任,于是匆匆整理行囊,从苏州踏上行程。17日,舟行至湖州,当时的碧澜堂作为湖州府最高级的馆驿,接待了这位驰名海内的官员。
50、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51、卒谥文穆。
52、南宋诗人。
53、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作有《石湖词》。范成大的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谥文穆。
54、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
55、在当时后世,他都是颇有影响的学者型官员,且其人格魅力卓越,很早就避居林下,在卞山山腰上修房盖屋,营造园林,名曰“石林”,并以此自号,安度晚年。所以范成大一到湖州,立刻想到的,就是去拜谒先贤叶石林故居。
56、石林在今太湖南岸卞山山麓,原是叶梦得(1077~1148)故居。叶梦得字少蕴,先世是苏州人,其曾祖叶元辅已徙居湖州,至梦得已四世。叶梦得身历北宋、南宋五代帝王,出仕哲、徽、钦、高宗四朝。他藏书尤多,著述多达55种402卷,于今尚存19种118卷。
57、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