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外传60句精选
- 2024-11-28 07:29
李白外传
1、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2、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3、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4、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5、《反汉书·逸民传》载:“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遗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6、五湖客范蠡
7、《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8、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9、过华清宫绝句是杜枚写的。不是李白写的。
10、杜牧〔唐代〕
11、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12、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13、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14、诗词中以林处士作为高人逸士的泛称,常与“梅”、“鹤”连用,多用在有关西湖的作品中。变体有“处士”林处士”“孤山”。
15、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16、归隐诗的常见典故
17、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18、唐、李白《古风十五首》之十八:何如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19、东晋时期,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从不过问朝政。
20、古代诗人常引用这个典故表示功成名就之后,便急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个典故的变体较多,如“五湖倦客”、“五湖扁舟”、“五湖归去”、“五湖烟水”等;上下文中有“范蠡”、“陶朱”、“鸱夷子”等(后二者为范蠡别名)以资识别。
21、过华清宫绝句的作者不是李白,是杜牧。
22、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23、宋、辛弃疾《念奴娇·岁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衣筝曲。
2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25、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26、这个典故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就成了高人逸士的代名词。
27、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甚么谢安石东山高卧。”
28、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29、,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李白的“
30、桃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李白外传
31、五湖,说法不一。一说,指胥湖、蠡湖、洮湖、湖和太湖;又一说,指湖、洮湖、射湖、贵湖和太湖。郦道元以长荡湖、射湖、菱湖、湖、太湖为五湖。各湖都在太湖附近。“五湖客”指春秋时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竞灭吴,报会稽之耻。……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又,《国语·越语》载,范蠡“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亦有相似记载。又,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平吴之后,取西子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32、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33、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相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34、古代诗人羡慕严光的为人,常以严光自诩,在诗词中用此典故表示自己轻视富贵,清高出世的思想。变体有“严光”、“严陵”、“披裘”等。
35、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36、地点明归情
37、宋、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
38、唐、王维《老将行》: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39、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40、“高卧东山”或“东山”与其他词搭配,构成典故,如“东山岁晚”、“东山风月”等。这个典故表现游憩山水,淡泊仕进的生活情趣,常作为赞颂位尊爵显的官吏的比喻之词;有时,作者也用来披露自己的心情。
4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42、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王维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43、五柳先生陶潜
44、,杜甫在诗中说:“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张旭问道:“
45、林处士名逋,字君复,宋时钱塘人。卒后谥和靖先生。传说他结庐西湖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宋、阮阅《诗话总龟》载,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蓄鹤。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云。又,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云:“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蓄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脍炙人口。所以林逋有“梅妻鹤子”之称
46、梅妻鹤子林处士
47、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48、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49、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50、诗词中“五柳先生”除经常借指高人逸士外,“五柳”也成为高人逸士隐居之地的代称。变体用“五柳”、“先生柳”。
51、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授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后以此隐喻隐居避世。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52、过华清宫(绝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
53、万国:指全国。
54、高卧东山谢安
55、《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字安石,“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屡违朝旨,高卧东山。”
56、披裘钓泽严子陵
57、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58、知是:一作“知道”。
59、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60、由殷桃、黄秋生主演的电视剧《杨贵妃》在湖南卫视热播,剧中杨贵妃与李白扑朔迷离的暧昧关系成了一大看点也备受争议。那么杨贵妃与李白在李尚上到底有和瓜葛?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杨贵妃生于公元719年,李白生于公元701年,二人年龄相差18岁,与电视剧中的年龄倒也相仿,所以,合理想象才子佳人曾经有一段浪漫情史也并不为过。那历史上二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以下为笔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借用一下,有好奇的网友不妨一读。 李白与杨贵妃有啥样关系? 天宝元年(742)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安。到达长安不久,在金銮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见。虽然李隆基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但是,这个临时、候补的身份,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杨贵妃的机会。 从李白的诗歌可以看到,玄宗每次携杨贵妃游玩,都喜欢让李白跟随左右,吟诗佐兴。天宝元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泡温泉,李白跟着去了,完后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等诗;次年初春,玄宗在宫中娱乐,李白奉旨作《宫中行乐词十首》(今天只能看到其中的八首);仲春,玄宗游宜春苑,李白也去了,奉诏作《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暮春,玄宗与杨贵妃于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玄宗想要听新词入曲的演唱,命李白作《清平调词三首》;入夏,玄宗泛舟白莲池,李白作了《白莲花开序》;此外,《春日行》、《阳春歌》等诗,大约也是陪侍应制之作。不难想见,“谪仙人”李白进宫,给奢侈而沉闷的宫廷生活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玄宗见到李白,一定是觉得新鲜有趣的。一时之间,玄宗对李白优礼异常,也完全是可能的事情。史书记载的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未必是后人的凭空杜撰。 但是,好景不长。天宝二年春夏之际,李白开始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题东溪公隐居》等诗歌里流露出怅惘之情。当年秋天开始,写作了多首表现忧谗畏讥、怨尤失望的作品,例如《玉阶怨》、《古风四十四.绿萝纷葳蕤》、《怨歌行》、《妾薄命》、《长门怨二首》等。到了天宝三载春天,李白就离开了朝廷,离开了长安——李白不是主动离开长安的,他是被放逐的。 李白在朝廷充当文学侍从的一年多里,陪着玄宗和杨贵妃到处游玩。据此可以推测,李白是见识过杨贵妃的美貌与歌舞才艺的——史书上说,杨贵妃是“资质天挺”、“善歌舞,邃晓音律”,琵琶弹得非常好。天宝二年暮春,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李白奉诏做的《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很可能写的就是杨贵妃,就是李隆基、杨贵妃相亲相爱的情景。倘若说,擅长歌舞、精通音律的美人杨贵妃对诗歌才华的李白无动于衷,恐怕也不合情理。才子与佳人相遇,虽然没有传出任何绯闻(杨贵妃当时的绯[秽]闻男友是安禄山),但是,合理想象一下,惺惺相惜之情应该是有的。 因此,对于《新唐书》李白传所说,李白没有得到玄宗的任用、被逐出长安,根源在于杨贵妃的屡次“沮止”,我深表怀疑。那时李白的身份不过是“翰林供奉”,说白了就是“娱乐人士”,用诗词娱乐皇帝及后妃,高力士、杨贵妃还犯不着跟他计较。再者,高力士是一个对玄宗十分忠诚、言听计从的宦官,为了玄宗的游玩高兴,他竭力操办唯恐不及,哪里还会去拆墙脚呢?说高力士因为一次李白酒醉后在玄宗等人面前写诗,让他脱靴,他便引以为耻辱,然后在杨贵妃面前说李白坏话,排挤李白。这未免也太小看高力士的肚量,太高看高力士的胆量了——这点娱乐度量都没有,怎么能在玄宗身边做弄臣?李白当时不啻是玄宗的开心果,竟然要排挤他。一个宦官,难道他吃了熊心豹子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玄宗李隆基,虽然沉溺于爱情之中,但是,他在治国上仍不失其铁腕风格,他是不允许臣属在他面前替人说情或诋毁他人的。举个例子,《明皇杂录》(辑佚)有一条,安禄山暗地里贿赂杨贵妃,希望“带平章事”,即挂一个宰相之职,玄宗没有答应;驸马张垍以为玄宗在一次造访他的私宅之后会任命自己为宰相,可是迟迟没有得到任命,私底下向安禄山说过抱怨的话,安禄山又告诉了玄宗。结果,玄宗大怒。玄宗宠爱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堪称千古佳话,但是,他并没有允许杨贵妃干政。杨贵妃两度被逐出后宫,贵妃身份几乎被废掉,也可以说明玄宗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杨贵妃,大约也不敢随便在他面前说李白的坏话,阻止李白的仕途。 宋人洪迈根据《新唐书》记载的高力士摘出李白诗中以赵飞燕影射杨贵妃的句子挑拨杨贵妃这一情节,举出李白讽刺历史上的乱政妇人的《雪谗诗》作为例证,说李白是在影射和揭发杨贵妃跟安禄山的淫乱秘密(《容斋随笔》卷三)。这种说法,也难以置信。李白尽管对自己的遭遇很不满意,但是,他不至于在诗歌中进行如此直接、露骨的影射和揭露。如果真是这样,李白得到的恐怕就不是“赐金放还”的待遇了。 李白被赐金放还的原因,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魏颢《李翰林集序》说“(玄宗)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游海岱间”;李阳冰《草堂集序》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说“同列所谤,诏令归山”。这些人虽然都是李白生前有过交往的亲友,但是,所说的理由,却未必全然可信——他们都有所顾忌。李白的供奉翰林,还不是正式的公务员,对驸马张垍没有多大威胁,他用不着冒风险“谗逐”李白;同列之人,也许有嫉妒李白才华和皇帝隆遇的,但是,按照玄宗的性格和处事手法,他们未必胆敢在他面前说李白多少坏话。我认为比较可信的是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所说的,“……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逐之”。也就是说,李白的离开朝廷、离开长安,主要原因在唐玄宗本人:他担心经常喝醉酒的李白在外边泄露宫闱秘闻。这是玄宗最忌讳的事情。唐朝皇帝在许多方面学习汉朝,这是众所周知之的事情。汉朝法律,外传朝中言语是大罪。例如,夏侯胜一次出了朝廷,告诉外人宣帝跟他说过的话,遭到了宣帝的严厉斥责,从此不敢再说;京房把汉元帝跟他说的话跟御史大夫郑君说了,郑君又跟张博说了,张博悄悄记了下来,后来因此被杀了头。其实,恐怕不独汉朝、唐朝如此,任何朝代都会对朝廷内幕严加保密的。玄宗之所以打消了一度有过的任命李白为中书舍人的念头,主要原因应该是李白太爱喝酒,太容易喝醉,喝醉后嘴上又缺少把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