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的名言警句
- 2024-11-21 12:32
有关美的名言警句
1、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只有美。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席勒
2、花季的烂漫,雨季的忧伤,随着年轮渐渐淡忘,沉淀于心的,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你的脆弱和坚强往往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3、美物者,贯依其本。——左思
4、审美观是人的文学悟性。——儒贝尔
5、世界确实是美丽的,无数的幸福在它的广阔领域里飘来飘去。——歌德
6、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7、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才能经久不衰。——歌德
8、勇而谦慎,是为美德。——芬隆
9、美丽的花,竟然不肯凋谢。格外可厌。——它没有在适当的刻做适当的事。——李碧华
10、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得丑就责怪他。﹣一希腊谚语
11、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12、一个人的美有十分之一是父母给予的天生丽质,而另外的十分之九则是来自那自身的心灵美。
13、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加美丽的衣裳。——马雅可夫斯基
14、样貌并不重要,内涵才是最重要,有些女人生得好靓,但一样好乞人憎,有些女孩子生得不靓,也有很多人钟意,比靓女更有人缘,所以内在美最重要。
15、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不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爱默生
16、真正的幸福和愉快,包容于为社会、为民众、为人类不断的发现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之中。——佚名
17、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拥有的东西。——席勒
18、松树是笔直的,不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耸立地生长着。别的树以旁出虬干为美,它却以正直、朴素、坚强为美。这种内在美要比只在表面上的美和在温室中娇生惯养的名贵树种要高尚的多。
19、在任何大自然中都无法认得美的人,这正表示其人心中有缺陷。——德国
20、只有那些无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们,才会鄙视美,把它看作一个感官的对象。——泰戈尔《孟加拉掠影》
21、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22、江河溪涧,顺势而流,弯弯曲曲是因:不懈而潺潺流淌的曲线美丽;凡人一生,顺其自然,辛辛苦苦是因:放下而自由自在的内在美丽。
23、人美不单单是靠得一张脸,内在美才是真的美。
24、“刚才看到你的女朋友,才知道原来你是个注重内在美的”
25、美丽是到处都受欢迎的客人。——歌德
26、人美在心,话美在真。
27、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苏联
28、榴连果王,因它外型霸道,味道又浓。山竹是东宫,它端庄、娇小、纯洁,有内在美。红毛丹是西宫,比较妖冶、艳丽,果肉粘着核,夹缠不清。
29、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
30、“世界上有两种美,外在美:它能满足你的面子,但不定能给一生的幸福。内在美:它虽然不能给足你面子,但它一定能给你一生幸福。“
有关美的名言警句
31、关爱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
32、你要是按照自然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贫穷;要是按照人们的观念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富有。——伊壁鸠鲁
33、容貌美丽的人,是一些幸运的人;而气质高雅的人,则必定是非常出色的人。
34、单纯漂亮不算美,令人愉悦才是美。﹣一意大利谚语
35、灵魂的美胜于身体的美。——布鲁诺
36、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37、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
38、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刘·华莱士
39、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0、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
41、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42、心灵美是岁月抹不去的美丽。
43、善较之美价值更高。一一阿尔
44、美貌是一封无声的推荐信。﹣一绪儒斯
45、人不因美丽而可爱,却因可爱而美丽。
46、美是德的象征,德是美的本质;美与德是两个概念,又是一个实体。
47、在情人眼里,美貌很快就变得平庸,失去其魅力并致使他产生厌恶之情。——艾迪生
48、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席勒
49、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50、丽质只可以自己欣赏;优美才使人无法抵抗。——歌德
51、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
52、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53、世界上醉人的美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外表美,比外表美更美的是心灵美。
54、美貌是转眼易过的,可是丑陋是永久的。——巴尔扎克
55、永远不必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也不要去羡慕别人的光环,在不知不觉中独自修行,努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我们自然就会成就自己的人生。
56、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高尔基《公墓》